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曾被吐槽的折叠屏手机,现在成了时尚新风潮!

此前折叠屏手机,一直被大家吐槽太贵、折痕明显、屏幕易损坏、续航差、系统不兼容等问题。

如今折叠屏已经推出了4个年头,各大手机厂商也纷纷下场造折叠屏手机,继三星、华为、oppo后,vivo在昨日也发布了旗下第一款竖向折叠屏手机。

折叠屏手机似乎成了当下的潮流趋势,那现在的折叠屏手机真的值得买吗?

01 折叠屏手机,两种形态

目前推出折叠屏的手机品牌有很多,包括华为、小米、三星、vivo、oppo、摩托罗拉等。在众多品牌推出的折叠屏手机都主要分为两种形态,分别是横折和竖折。

曾被吐槽的折叠屏手机,现在成了时尚新风潮!

图源:三星

两种形态的特点和针对的需求并不一样。

竖向折叠屏手机折叠后体积小巧,更便于携带和放进口袋背包,而且外观更具时尚性,有一种复古的翻盖手机的感觉,更适合女性用户或者追求时尚的用户。

曾被吐槽的折叠屏手机,现在成了时尚新风潮!

图源:vivo

相比普通的手机,竖向折叠屏手机还可以使用外屏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如查看时间、通知、拍照等快捷操作,不需要频繁展开。加上铰链支持悬停功能,在自拍上更具有优势。

曾被吐槽的折叠屏手机,现在成了时尚新风潮!

从上图各家的产品能看出,市场上的竖向折叠屏手机在外观上基本比较相似,外形虽然看起来大同小异,但是还是有些许区别的,比如外屏大小和分布位置。网友用标点符号吐槽它们的外屏区别:

曾被吐槽的折叠屏手机,现在成了时尚新风潮!

另外在配置上它们也有区别的,以芯片为例,vivo采用的芯片是骁龙 8+ Gen 1 芯片,oppo采用的芯片是天玑 9000 + 处理器,三星Flip 4 采用的是骁龙8+,华为 Pocket S 采用高通骁龙 778G 4G 处理器。

不同于竖向折叠屏手机,横向折叠屏手机主打大屏。展开后可以享受更大更宽的屏幕空间,多任务能力强,可以同时运行多个应用或者窗口,在接近普通手机的机身尺寸里,做到了与平板类似的沉浸式大屏体验。

虽然可以实现平板和手机之间的无缝切换,但是折叠后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不太便于携带和收纳,适合商务人士或者追求效率的用户。

02 逆势增长的折叠屏手机成为新风潮

如果从2019年首款折叠屏手机发布算起,折叠屏手机已经跨过4个年头。

在折叠屏手机探索阶段时,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由于技术储备和供应链相对不成熟,抢先推出的折叠屏手机存在重量过重,性能阉割,屏幕易坏,价格过高,软件不适配等等问题被消费者诟病,

而如今历经四年产品迭代,折叠屏手机的短板在逐渐补上。如柔性屏耐热耐磨的能力、铰链灵活度等,折叠屏手机在耐用性、性能、软件生态、更轻薄便携上均得到了优化,用户对折叠屏手机产品更熟悉和理性。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在整体手机市场下跌13.2%的情况下,而折叠屏手机却能逆势增长,2022年增速更是高达118%。

曾被吐槽的折叠屏手机,现在成了时尚新风潮!

图源:Counterpoint

折叠屏手机的强势“逆增长”,一方面是其产品创新促进了用户的换机需求,另一方面是顺应了手机成熟市场的高端化走向。

据Counterpoint预计称,到2035年中国500美元高端手机市场占比将达40%,相比2022年的26%继续强势增长。

在这个增长趋势下,各大手机厂商当然不能放过争夺占领市场份额的机会,所以有了如今折叠屏手机不断推陈出新的局面。

03 折叠屏手机有优点,但购买要理性

随着各大手机厂商广告铺天盖地袭来,大家在换机时可能会思考,折叠手机值不值得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经过这些年技术的发展,折叠屏手机比之前刚出时有了很大改进,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考虑。

首先是价格昂贵,相比市面上的其它旗舰高端手机,折叠屏手机依然售价高昂,最新款的横向折叠屏手机vivo X Fold 2售价 8999元,华为 Mate X3售价12999元;竖向折叠屏手机相对低一点, vivo X Flip 售价5999元;oppo Find N2 Flip 则是6999元。

曾被吐槽的折叠屏手机,现在成了时尚新风潮!

图源:华为

其次是耐用性不如普通手机,由于折叠屏手机存在外屏,因此比普通手机更不禁摔,屏幕易损坏。

此外,竖向折叠屏手机还好,但横向折叠屏手机的重量依然不菲。小米MIX Fold 2 的重量262克,厚度薄5.4毫米;vivo X Fold 2 折叠屏手机重 279g;最轻的华为Mate X3重量也有239g。

如果你不在乎价格和耐用性,追求时尚性和便携性,喜欢复古的翻盖外观,那么竖向折叠屏手机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对屏幕大小和效率有较高的要求,不在乎重量和便携,那为啥不考虑平板或笔记本电脑呢?

总的来说,对于折叠屏手机还是要理性思考自己的实际需求,而不是一味跟随新风潮。目前折叠屏手机距离全民普及还需要一段时间,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竞争加剧,相信价格还会进一步下探。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