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预约超300万,华为比苹果率先迎来“高光”

2024-09-10 15:16
华博观察
关注

出品|华博商业评论

华为和苹果再次正面硬刚。不仅两家的新品发布会都定于9月10日,更有意思的是,本次苹果发布会的主题是“高光时刻”,而华为在官宣微博里的文案是“非凡之作 时刻高光”,直接贴脸开大。

目前来看,华为率先迎来了“高光”。

9月7日12时08分,华为首款同时也是全球首款三折叠手机——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突然开启预订。开启预约5个小时后,仅在华为商城预约的人数就超过100万。截至9月9下午17时,华为商城预约人数已经突破300万,甚至还没有计入在其他平台的预约量。

01

买到就是赚到

据悉,华为在三折手机领域已布局多年。自2022年起,华为便积极申请多项与三折屏相关的专利,不断探索这一前沿技术的可能性。2024年2月,华为又一项“折叠屏设备”专利曝光,详细展示了一种创新的三次折叠设计,通过巧妙结合内折与外折铰链,实现了设备在便携与大屏体验之间的完美平衡。

而在今年8月,网络上流传的一组照片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余承东亲自在机舱内使用了一款疑似华为即将发布的三折叠屏新机,手机屏幕据传已经达到10英寸,远超当前市场同类产品。

有媒体表示,大手机屏幕的设计不仅彻底改变了传统手机的使用方式,更使得手机在展开后能够媲美平板电脑,满足多样化的办公与学习需求,成为一款高效的生产力工具。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质疑这款三折叠手机的使用性,认为其吸取了手机和平板的缺点,甚至价格都快赶上高端手机+高端平板一起打包了,看不出一丝性价比的痕迹。

作为首款三折叠手机,不少人都表示,华为首款三折叠屏手机售价必然不低。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周诗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屏幕本身折损的良率会使成本增加,加上使用复合材料的铰链,(三折叠)成本预计至少是两倍,这一估算是基于初步量产阶段的情况。”

事实上,由于三折叠产品的制造较为复杂,目前外界普遍猜测其售价将高于2万元。

然而,高昂的价格并没有打消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在得物APP上,甚至有好几个用户直接9.99万元提前盲购华为Mate XT。

更多的人则认为,“这是硬通货,买到就赚到。”

与此同时,在咸鱼上,已有多位卖家借机“炒价”。一位卖家称:“华为MateXT非凡大师定金预定,原价基础上加一万元,颜色内存自选,发售当天收到货。”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虽然更早之前,三星在2022年曾展示过名为Flex S和Flex G的三折叠原型机。但从量产发布时间上看,华为将成为首个推出三折叠产品的厂商。

竞争对手们也没有坐以待毙,除华为之外,其他手机厂商也在加速布局三折叠手机。

8月29日,传音旗下的品牌 Tecno发布了其三折叠概念手机Phantom Ultimate2,对三折叠手机在不同形态与场景下的适用性进行了展示。而荣耀 CEO 赵明曾宣称,荣耀在三折叠屏的技术方面已经完成。对于荣耀而言,后续将依据消费者的需求来明确商业化的时间节点,因为三折叠不是技术难题,而是一个商业选择的问题。

02

华为or苹果,你选谁?

目前来看,华为有可能开启三折手机新时代,那即将发布的iPhone 16呢?

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1点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召开,这次发布会预计将会有全新设计的iPhone 16系列、更轻薄的Apple Watch X、多样化颜色的AirPods Max亮相。

近些年,苹果新机挤牙膏式创新备受诟病。今年则与往年情况不同,苹果早早地甩出了 AI 这张王牌,轻而易举地将消费者的期待值拉满。

不过,自从人工智能成为风口之后,AI 手机就不再是新概念了,去年年底国内几大手机厂商已经重新炒热了这个概念。在 AI 手机这条赛道上,苹果似乎来得有些迟了。

比如,华为Mate 50系列以其自主研发的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PU)展示了AI在智能手机中的强大潜力,无论是智能语音助手的精准响应,还是AI在影像处理上的应用,都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效率。而小米MIX Fold 3、vivo X系列新款以及OPPO的多模态预训练模型,则进一步拓宽了AI在智能手机中的应用场景,从人像摄影、视频编辑到图像生成,AI正逐步渗透到智能手机的每一个角落。

不过也有媒体认为,除了AI以外,iPhone 16系列的一些升级对消费者还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据悉,iPhone16系列将全面搭载A18处理器,特别是A18 Pro的强大性能,预示着在性能与计算能力上将达到新的高度。此外,新增的电容式“拍摄按钮”设计,更是针对摄影爱好者的一大福音,进一步提升了手机的拍照体验。

读完这篇文章的你,有换新手机的需求吗?你会选择新发布的华为或是苹果吗?

       原文标题 : 预约超300万,华为比苹果率先迎来“高光”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