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2023年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

2023-06-19 16:47
资产信息网
关注

第二章 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

2.1 产业链分析

当前中国银行卡支付已形成四方清算模式,即围绕银行卡清算机构(中国银联),由发卡行、收单机构、商户和消费者四方搭建的支付网络。

具体流程来看,消费者在使用银行卡支付时,其支付信息会通过POS机具或网关加密传递给收单机构,收单机构将数据整合后转交给清算机构,随后由清算机构向发卡行申请确认,经发卡行核准后消费者会收到系统答复,同时发卡行完成交易并计入账户。

在此过程中,收单机构向商户收取手续费;由于清算机构承接整个支付流程的信息流,向发卡行和收单机构收取网络服务费;此外发卡行向收单机构收取发卡行服务费、向消费者收取账户服务费。

伴随网络支付、移动支付逐渐成为中国消费者的主要支付方式,在原有四方清算模式基础上,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加入了中国支付体系,常见模式为介入账户侧,通过数字钱包支持消费者绑定银行卡和银行账户,实现直联卡支付或余额支付。但由于早先数字钱包余额支付时可绕过清算机构自行清算,存在金融监管风险,我国由央行牵头于2017年成立了网联清算有限公司,负责第三方支付机构发起支付业务的清算。

由于数字钱包的加入,收单机构所收取的手续费将在自身、数字钱包、发卡行、清算机构之间分配,清算机构向其他三方均收取网络服务费,此外为涉卡交易时,数字钱包也需要向发卡行支付一定费用。部分情况下,我们也能看到同一支付机构同时承担数字钱包和收单机构的角色,比如部分综合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如支付宝、财付通)也兼具收单职能,为B端直连商户提供服务。

图 第三方支付价值链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平安证券研究所

综上,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链包括发卡行、清算机构、数字钱包(账户侧)、收单机构(商户侧)四类主要参与者,数字钱包、收单机构均属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根据面向用户的类型,分为面向个人用户的数字钱包和面向企业用户的收单机构。

除了持牌机构,产业链中还有其他玩家,比如受持牌机构委托、承担支付非核心业务(如商户拓展维护服务)的外包服务机构,以及上游的硬件厂商(如提供POS机具)、支付IT服务商(如提供支付SaaS服务)等非持牌参与者。

2.2 商业模式分析

在中国,第三方支付业务主要的收入产生于交易支付过程中商户支付的手续费,手续费按笔计费,就单笔交易而言,我们将商户支付手续费占单笔交易量的比例称为前端费率,当前采取市场化议价的形式,但从行业单笔交易费率情况来看,POS刷卡约为0.6%,线上支付约0.6%,条码支付约0.38%,而后再由参与支付过程中的各类主体进行分润。

图 第三方支付产业链各方分润比例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艾瑞咨询

在传统银行卡支付模式下,支付手续费收入的分配在清算机构、发卡行和收单机构间展开。在第三方支付模式下,由于数字钱包的加入,原有分润模式将会增加一方,同时根据具体交易参与主体的不同,分润结构会有所差异:

数字钱包余额支付: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条码,只要通过数字钱包余额支付,整个环节仅数字钱包和清算机构两方参与,商户向数字钱包支付手续费后,清算机构向数字钱包收取网络服务费。

数字钱包刷卡支付:当个人通过数字钱包中绑定的银行卡支付时,除了数字钱包和清算机构,发卡行也会参与进来,向数字钱包收取服务费用,其中,若为线上支付,收单机构与数字钱包往往为同一方,因此参与支付手续费分润的主要是三方,即数字钱包(收单机构)、清算机构、发卡行共同分配商户支付给数字钱包的手续费。若为线下刷码支付,商户支付的手续费(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为例,扫码费率通常为0.38%)将在发卡行、清算机构、数字钱包和收单机构四方之间进行分配。

2.3 技术发展

从支付媒介的演变来看,不论是从现钞、银行卡,还是转向移动终端,支付方式的变革更多依托于技术变革带来支付便捷性的改变。

图 支付方式发展阶段演变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艾瑞咨询

以支付宝取代现钞和网上银行为例,2005年以前用户主要通过线下借记卡、信用卡进行刷卡消费,2005年支付宝推出担保交易为开始标志,解决了淘宝买卖双方的信任问题,促进了线上支付的快速发展,2011年支付宝又创新式地推出移动二维码支付,将业务场景拓展到线下,成为抢占线下支付“蛋糕”的最大武器,同时,移动网络迅速普及、智能终端设备快速铺开,移动支付也迎来爆发式发展,根据艾瑞咨询统计,移动支付占第三方市场份额已经由2013年的18%提升至当前90%以上,支付宝在第三方的市场份额超过50%,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

图 移动支付已成为主要电子支付方式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艾瑞咨询

未来,伴随支付终端和技术的迭代,如近场支付(如蓝牙支付、红外线支付、NFC支付)、生物识别支付(如掌纹、指纹、人脸、虹膜、声波、静脉等)、AR/VR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不断涌现,居民支付习惯可能会迎来转变,给支付行业带来新的变革。

继面部识别支付和指纹支付后,我们看到掌纹支付也步入了推广阶段,2020年9月,亚马逊发布手掌掌纹识别技术AmazonOne,2022年8月,AmazonOne已经扩展至加利福尼亚州的65个全食超市。

在国内,支付宝也在相关领域展开研发和布局,已经有多个掌纹支付专利获得授权,其中包括掌纹识别设备、收银设备等。2023年5月21日,微信刷掌支付正式发布,用户目前可以在刷脸设备上进行刷掌操作,同日北京轨道交通宣布大兴机场线“刷掌”乘车服务正式上线,除交通场景外,未来刷掌支付可能逐步应用于办公、校园、健身、零售、餐饮等领域。

2.4 政策监管

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按照“属地原则”进行监管。以《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为政策核心,人民银行为主导,行业自律管理、商业银行监督为辅。

由于第三方支付的迅猛发展,从2014年开始,央行对第三方支付出台了相关政策进行规范,如2015年12月出台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明确了第三方支付行业只能是中国支付体系的补充,作为非银支付机构,小额、便捷是其本质,需要做好客户信息安全、资金安全,以及风险防范。

2016年开始的互联网金融整治,包含了第三方支付行业,央行出台了《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管理办法》。从支付牌照的收紧,到96费改执行,再到二维码支付的开闸放水,监管部门出台的政策都是针对此前行业乱象的整顿,极大地促进了行业的良性发展。

图 2013-2021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相关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中国人民银行 艾瑞咨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